資源型城市金昌找到可持續發展突破口
記者仵樹大趙艷蘭州報道“金昌市因豐富的鎳礦儲量而被譽為祖國的‘鎳都’,鎳和鉑族金屬產量占國內市場的90%以上,以鎳而興、因企設市。”日前,金昌市代市長鄭玉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向記者介紹了金昌市的由來。
他告訴記者,鎳銅深加工工程已列入甘肅省“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十大超百億元工程,此話題也成為剛剛召開的甘肅省兩會期間代表們所關注的熱點。他認為,對于鎳礦儲量占據全國*位、年產20萬噸陰極銅的金昌市來說,省上的規劃充分體現了加快資源型城市由資源開采到深加工轉變的戰略思維。
鄭玉生介紹說,人口不足50萬、所轄面積在甘肅省僅比嘉峪關大的金昌市,經濟總量連年排在全省前三名,這與金昌市的主導產業有色金屬開采加工密不可分。
“資源畢竟是有限的,而金昌市的可持續發展思路卻在不斷拓展。本世紀初,在金昌市的省屬大型企業金川集團公司就開始實施了資源控制戰略,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支撐發展。目前,金川集團公司生產鎳、鈷、銅的原料來自國外的的分別占到50%、80%和80%以上,堅持走一業為主、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的道路。同時,圍繞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無機化工、能源三大支柱產業,以新材料產業為切入點,加快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啟動了金昌*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推動了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鄭玉生說。“金昌市還結合當地實際,利用有色金屬開采加工中的副產品,準備投資10億元左右,啟動PVC材料的生產項目,一些新的化工行業因主業的多元化發展將應運而生,這不僅會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更有益于化工行業的投資硬件環境的改善”。
當記者問到“十一五”期間,金昌市的經濟社會將達到什么樣的發展水平,鄭玉生說:“在保持生產總值兩位數增長的同時,將更好的調整產業結構,使三次產業的比例在二、三、一排序中更為合理。經過五年的努力,使GDP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人均收入達到43000元。”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