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風洞,被稱為“飛行器的搖籃”,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2008年,汶川地震使得距離震中100多公里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遭受損失。7年后的今天,中心涅槃重生:數十座現代化風洞星羅棋布,100余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全面鋪開,數十個關鍵氣動難題取得突破……
邁向世界*
——航空聲學風洞,主要用于研究解決飛機飛行降噪問題。中心設計建造的風洞,背景噪聲處于國際*高水平。
——結冰風洞,是解決飛機飛行結冰與防、除冰技術的關鍵。國外對中國能否自主設計和建造結冰風洞表示懷疑。中心科技人員靠自己的努力,建成了亞洲首座大型結冰風洞。
——中心模型飛行試驗基礎平臺實現歷史性突破,“風洞試驗、數值計算、模型飛行”三大技術手段融合成為現實,多種新型飛機*實現模型飛行試驗。
——中心氣動試驗數據庫建設初見成效,上百萬組數據分類入庫,數據再利用軟件平臺日趨完善,成為助推我國空氣動力試驗研究能力躍升的寶貴資源……
飛機、飛船,火箭、導彈,無一不是在風洞完成試驗,然后才能翱翔九天。作為某新型飛機氣動關鍵技術研究與型號試驗任務的主要承研單位,中心承擔了絕大多數風洞試驗任務,為飛機選型和*飛行試驗成功提供了技術支撐。
深化軍民融合
隨著工業空氣動力學的發展,風洞試驗在交通運輸、高層建筑、風能利用等工程應用領域也越來越不可或缺。
上世紀90年代,中心就在國內率先系統開展風能利用研究,研制設計了全國*風力發電機組葉片。近兩年,他們在大功率風力機葉片設計和防、除冰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民用交通領域,中心積極開展新型支線客機和磁懸浮、城際快車氣動試驗研究,完成中國標準動車組氣動外形優化設計及氣動聲學性能評估。
科研試驗新區建成后,中心致力于將其打造成軍民融合的創新平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究型設備均面向全國開放共享,建設了遠程共享試驗系統。他們還積極聯合研制部門,推進無人機設計、超聲速超微氣流粉碎、超高速序列激光成像等技術向產品轉化。
伴隨航空工業和噴氣推進技術發展而成長的空氣動力學,正在成為世界強國競逐角力的前沿陣地。
中心緊緊瞄準新一代飛行器研制需求,集中科研力量圍繞模型飛行試驗展開攻關。一場爭奪科技制高點的較量,在幽深的風洞中悄然打響。
2013年,某新型飛機縮比模型沖上云天。2014年,他們又成功開展了模型飛機失速、尾旋外場飛行試驗,獲取了一系列寶貴的關鍵氣動數據,為飛機研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信息來源于新快報)
【鏈接】
頂立科技致力于高端新材料及熱工裝備的研發和制造十余年,是高端新材料及熱工裝備的綜合服務商。
頂立科技掌握“五大核心技術”:超大型設備溫度均勻性技術、超大型設備氣氛流場均勻性技術、電阻加熱高溫絕緣技術、超高溫連續設備技術和高溫高壓設備技術。
頂立科技生產的超大型、超高溫熱工裝備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是國內*專業生產廠家。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