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礦產資源的消耗大量增加,供求缺口不斷擴大。2005年,我國原油消費量超過3億噸,鋼材消費量達4億噸,煤炭消費量達21.4億噸,各種礦石的國內開采總量超過70億噸,進口了大量的原油、鐵礦石、銅礦、氧化鋁等。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儲量增長趕不上產量增長,產量增長趕不上需求增長。礦產勘查形勢總體不容樂觀。這是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7月3日舉辦的第14期國土資源管理市長研討班上發表的觀點。
汪民認為,當前地質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礦產勘查相對滯后,服務功能不強。尤其是非油氣領域,地質勘查體制改革進展緩慢,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機制尚未理順,地勘單位活力不足;多元化的投資機制不健全,地質工作的投入不夠;地質人才流失嚴重,技術裝備落后,科技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等。對這些問題,必須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而要在新形勢下做好地質工作,必須在地質工作領域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立足國內,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完善體制,依靠科技。要抓住關鍵環節重點突破。
汪民表示,要以重要礦產勘查為突破口,盡快形成一批新的資源接替基地。他說,重要礦產勘查事關國計民生。資源勘查要遵循資源分布和地質工作規律,明確主攻方向。近年來,國土資源部在組織專家論證,分析經濟需求、成礦地質條件的基礎上,提出了需要加強勘查的16個重點礦種、11個主要含油氣盆地、13個大型煤炭基地和16個重要金屬成礦區帶。當前要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勘查,放在突出位置,重點開拓陸上和海域主要油氣盆地,加快大型煤炭基地普查和必要的詳查,搞好非常規能源的勘查,力爭在"十一五"期間能源勘查有新的突破,資源儲量有新的增加。非能源礦產勘查也要突出重點,主攻鐵、銅、鋁、鉀鹽勘查,形成新的儲量。同時,要加快危機礦山、資源枯竭城市接替資源的勘查。
汪民同時指出,政府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一是開展公益性地質工作;二是積極培育壯大商業性勘查市場主體;三是培育規范礦業權市場、礦產勘查資本市場和中介市場;四是整頓規范勘查市場秩序,保護勘查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為地質勘查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當前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不太發育的情況下,對勘查風險大的能源和其他重要礦產資源,建立地質勘查基金,政府適當加大前期勘查力度,來拉動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五是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引進來"和"走出去"。
汪民還表示,由于礦產資源不可再生,今后,國家將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要求,大力推進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進一步完善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完善礦產資源有償開采制度。
汪民表示,今后將進一步理順礦產資源收益分配關系。在堅持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統籌兼顧中央與地方、礦業權人與當地群眾利益的基礎上,按照"開采反哺勘查,開發補償保護,成本體現安全,價格反映稀缺,市場公開公平,企業進退有序"的思路,同有關部門一起,就如何有償處置礦山企業歷史上無償取得的礦業權、調整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實行資源補償費浮動費率政策、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等問題,形成一整套改革意見。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