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礦產品加工等資源消耗型工業為主的贛縣,狠抓節約型工業發展,使資源消耗實現了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產業鏈條由短變長,經濟效益從低到高,出現“四增三降”。今年1至9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0.6億元、工業增加值5.8億元、銷售收入22.1億元、利稅2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2%、5%、43%和92%,而萬元GDP能耗、電耗、取水量分別降低5.7%、6.3%和5.1%。
贛縣狠抓礦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目前已擁有稀土、鈷、鎢等礦產品加工企業16家。如何使礦產品加工業“長盛不衰”,贛縣的決策者提出大力發展節約型工業的思路,在有效利用和保護資源的同時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資源和能源的低消耗,這是贛縣發展節約型工業的一大舉措。該縣加快新技術引進、開發,對企業現有設備進行全面技術改造,淘汰高耗能落后設備,提升節能挖潛效能。贛州偉嘉
硬質合金有限公司過去從
鎢粉到硬質合金生產需要經過5大道、20小道工序,經過技術改造后,減少了1大道、3小道工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電耗,而且過去存在的廢膠污染現象也得到了根治。今年以來,該縣共投入技改資金1200多萬元,改造生產設備120臺(件),全縣工業增加值百元能耗同比下降2%。
拉長產業鏈條,實現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這是贛縣發展節約型工業的另一大舉措。贛州江鎢鎢合金有限公司投入160萬元采用圓柱式布袋新除塵工藝后,每天從布袋內回收的
鎢粉都在1噸左右,經過技術改進,回收的鎢粉繼續進行二次冶煉,每噸廢棄廢塵可生產鎢粉800公斤左右,每年可為企業挽回損失近千萬元。和江鎢公司一樣,贛縣的礦產品加工企業都在不斷地延長產業鏈條,實現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過去的主要產品是稀土分離后的各種氧化物,去年該公司引進新的生產線,對公司生產的稀土氧化物進行深度加工,使產值增長了40%。據了解,贛縣稀土和鎢加工為主的礦產品加工業已逐步形成初級分離、氧化加工、熒光粉制造和硬質合金生產產業鏈,生產各類產品12大門類67項,其中有24項產品獲得省級以上新產品稱號。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