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結束的11月,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型材分公司搭建的國內*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棒型材生產線,宣告提前5個月達標達產。
高端硬質合金棒型材,是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新興產業所急需的“金剛鉆”。此前,我國大部分該類棒型材需要進口。2000噸高端硬質合金棒型材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是株硬集團近20年來*大的技改項目,也是讓一系列品質達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端硬質合金棒材快速生產、滿足國內所需的重要項目。
疫情突襲、設備磨合、原料供應不足……面對項目建設過程中連番遭遇的各類困難,株硬集團是如何實現提前5個月達標達產的呢?
自主解決進口設備搬遷難題
2019年8月19日,2000噸高端硬質合金棒型材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正式在株洲高新區新馬工業園內啟動。
然而,2020年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火熱建設中的項目一度按下“暫停鍵”。株硬集團一邊做好疫情防控,一邊將項目計劃路線圖細細分解,在將近一半建設人員難以到位的情況下,搶時間、抓進度,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2020年3月28日,項目進入新設備安裝調試階段。近千臺設備,先搬哪臺、后搬哪臺,怎樣確保人員、設備安全,同時生產進度不受影響?
“那是干部員工*辛苦的日子,白天在公司本部原型材合金事業部上班,晚上或業余時間到項目上來進行設備調試或現場整理。”型材分公司總經理曾惠欽說。
原型材合金事業部成型工序有臺進口精密設備需要搬遷。按規定需由國外設備廠家派人前來進行搬遷以及安裝調試。但因為疫情嚴重,國外專家無法到現場,出于保密原因,也不愿在電話中給予講解。
聯系國內同類廠家、內部自查資料學習、自己動手安裝調試……株硬集團員工硬是通過己方努力,確保了這臺高精設備的順利搬遷安裝,并實現了正常運轉。
燒結爐的搬遷更復雜。幾十臺燒結爐,每臺都有幾百根管線,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燒結爐石墨配件價格貴、屬于易碎產品,就連設備安裝的技術人員都有點忐忑,擔心出現問題。株硬集團設備人員自制工裝配件,保證了石墨件在拆卸、搬遷、安裝全過程的完好。
一步步緊盯工序進度,一個個解決突發難題,2020年12月,項目實現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當年12月29日,型材分公司也正式成立。
開動腦筋刷新生產進度
新公司成立之初,設備磨合慢,原料供應不足,2021年1月至2月,產線月平均產量只有167噸。
如何盡快實現達標達產?型材分公司員工們從人機料法環方面找原因,積極開展球磨機搶修工作,短期內就將球磨機開動率,由剛搬遷時的60%提升至95%以上,確保了原料的供應。
現場改善、優化排產、開展精益生產活動……各工序都在努力改善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品質。“改善鉆針產品加工效率”“無心磨送料設備改進”等質量改善提案不斷涌現,一大批年輕人通過精益生產活動被發現并調動至關鍵崗位。
與此同時,內部改革也在同步推進。撤銷原工段機構,設立四大工序新機構,組織機構扁平化,工作效率也進一步提升;薪酬體系和考核體系改革,員工收入與部室、工序業績緊密聯動,以科學合理、激勵有效的分配機制,充分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激情;注重設備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進程的持續升級,降低勞動強度,有效提升了勞動生產率。
一項項務實的舉措,凝聚起強大的向心力。今年上半年,型材分公司產量同比增長28.59%、超進度8%,銷量同比增長36%。
節能增效落實“雙碳”目標
這條國內*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棒型材生產線,更以大量的技改實踐,助力“雙碳”目標加速實現。
燒結爐在工作過程中,70%以上的電能會轉化成熱能。以前,這些熱能90%以上都通過循環水帶走,再經冷卻塔散發到空中,被白白浪費。新項目積極采用新技術,將循環水余熱收集起來加以利用,不僅省去了燃煤、燃氣、燃油等鍋爐房系統,避免了排煙、排污,而且不會產生城市熱島效應,環保效益十分顯著,一年還可節約成本數百萬元。目前,這一新型生產線正啟動光伏技術布局,助力解決能源缺口問題。
通過新方法收塵并再生利用,項目減少了碳排放,使壓制實收率提升1.5%;通過配套工藝開發,部分產品產量成倍式增長,滿足了高端客戶的需求;通過噴霧干燥塔節能改造,使生產成本下降2%。
今年6月份,“2000噸高端硬質合金棒型材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順利通過株洲市發改委組織的項目節能驗收審查,成為我市*正式通過節能驗收審查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