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專注硬質合金工具二十五年,打造國內*數控刀片企業
株洲歐科億數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起初經營硬質合金制品,后于2011年將業務拓展至數控刀片制造領域,2019年歐科億數控刀片產量達到國內第二,掌握了貫通硬質合金制造、刀具制造和集成應用全過程的關鍵技術體系,成功解決了硬質合金性能穩定性和精度一致性地控制難題,能夠穩定生產超細低鈷、超細超薄、功能梯度等高難度復雜結構的硬質合金刀具產品。
2020年歐科億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融資進一步擴充產能,后續有望實現良好業績增長。
公司產品主要涵蓋硬質合金制品與數控刀片:
硬質合金制品:公司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硬質合金制品的研制,積累了豐富的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經驗,是目前國內鋸齒刀片生產規模*大的企業,與百得工具(BLACK+DECKER)、樂客(LEUCO)、金田鋸業、日東工具等國內外知名工具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數控刀片:公司依托成熟的硬質合金制品生產經驗,業務衍生至數控刀片制造,已成為國內規模*大的數控刀片制造商之一。
公司生產的大部分是PVD涂層刀片和CVD涂層刀片,從工件材料來看,核心產品為用于不銹鋼和鋼件加工的數控刀片;從加工工藝看,可用于車削、銑削和鉆削加工,下游廣泛應用于汽車、通用機械、醫療器械等領域。
袁美和、譚文清是公司實控人,合計持有30.09%公司股權。
袁美和現任公司董事長,歷任601廠眾多職務,從事硬質合金研發、技術創新和管理工作近30年,同時也公司技術帶頭人。譚文清現任公司董事、總經理,自2000年起加入歐科億,擁有超20年相關管理經驗。株洲精銳是公司員工持股平臺,通過綁定管理層、技術骨干等人利益,打造良好內部激勵機制。
1.2業績高成長,產品結構優化有望推動盈利能力繼續提升
營收凈利高復合增速,產品開發穩步推進。歐科億近年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均保持高復合增速,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業績表現優異。
產品上開發了火車輪轂加工、風電葉片加工、高溫合金加工等新產品市場,并針對終端客戶比亞迪進行了大量刀具方案及測試,為后期公司刀具新項目產品開發奠定了基礎。
收入結構優化,費用率呈下降趨勢,后續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上升。
公司數控刀具產品毛利率近年約為43%,顯著高于硬質合金制品約23%的毛利率,數控刀具收入快速增長帶來的收入結構優化推升了公司整體毛利率。
同時公司費用率管控優異,期間費用率呈下降趨勢,2021Q3期間費用率相比2017年下降4.14pcts,收入結構優化與費用率下降的綜合作用下公司凈利率快速增長,2021Q3凈利率高達22.42%,相比2020年末提升7.12pcts。
考慮公司當前正處產能快速擴張期,數控刀具業務收入占比有望繼續提升,后續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上升。
2.硬質合金制品:國內*大鋸齒刀片企業,構筑堅實業績基礎
2.1公司為國內*大規模硬質合金鋸齒刀片企業
公司硬質合金制品收入以鋸齒刀片為主。公司硬質合金制品收入中,鋸齒刀片收入占比有所下滑,但為主要收入來源,2020H1占比75.05%,主要為應用于木材、鋁型材、黑色金屬材料切削的硬質合金產品。
國際市場上,公司主要與森拉天時集團競爭工業級鋸齒刀片市場;國內市場方面,公司主要競爭對手是河源富馬。
2019年河源富馬硬質合金刀頭(主要為鋸齒刀片)銷售收入為7410.13萬元、整體硬質合金圓片的銷售額1070.69萬元,均遠低于公司2019年鋸齒刀片銷售收入的2.83億元,圓片銷售收入的3180.25萬元。
據中國鎢業協會數據,公司鋸齒刀片產量國內*。
硬質合金制品業務受原材料與下游景氣度影響增速有所波動,但整體維持上升趨勢。
營收端,2018年收入有所增長主要系公司應因原材料漲價,提高產品售價。
2019年因受國內房地產宏觀調控導致家裝家居行業景氣度下滑,公司鋸齒刀片在產量和營收均有所下滑。
2021上半年,下游景氣度大幅回暖,公司硬質合金產品營收同比+65.40%。
利潤端,2018年,硬質合金產品毛利率受原材料漲價影響有所下降,后受益于公司的規模效應逐漸顯現,毛利率略微上升。
2.2技術比肩國外*廠商,下游客戶資源穩定,有望取得穩健增長
經過多年研發積累,公司掌握了硬質合金制造技術全流程體系,并形成耐腐蝕硬質合金制備技術和超薄硬質合金制備技術,主要涉及到硬質合金基體的設計與制備工藝,其關鍵點體現在成分設計、精準碳控制、均勻性控制、燒結收縮率控制以及穩定性和一致性控制,均處于行業*水平,是國內穩定生產超細低鈷硬質合金鋸齒刀片(晶粒度≤0.4μm、含鈷量≤2%)、超細超薄硬質合金圓片(晶粒度≤0.4μm、厚度≤0.6mm)的少數幾家企業之一。
核心技術*,比肩國外*廠商。
公司耐腐蝕硬質合金制備技術其主要應用于鋸齒刀片產品,對比公司與全球*木工工具制造商森拉天時代表性的耐腐蝕鋸齒刀片牌號,各項產品性能指標均相近。
超薄硬質合金制備技術方面,其主要應用于制造超薄圓片,公司采取特殊制備工藝制造的超薄圓片,產品性能穩定,平直度控制較好。2019年公司僅超薄圓片(厚度≤1毫米)的銷售額達到1,461.86萬元。
下游客戶資源穩定。
公司硬質合金制品采用toB直銷模式,其中鋸齒刀片在國內享有較高地位,與百得工具(BLACK+DECKER)、樂客(LEUCO)、金田鋸業、日東工具、永泰鋸業等國內外知名的工具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且多次獲得國際工具巨頭百得工具的“*供應商”稱號。
下游應用以電動工具與木工機械為主,公司硬質合金制品業務后續有望取得穩健增長。
公司目前硬質合金制品主要包括鋸齒刀片和圓片,其主要通過下游客戶制成鋸片或圓片銑刀,作為電動工具和木工機械的重要配件。考慮電動工具與木工機械市場均有望保持擴張,公司硬質合金制品業務后續有望取得穩健增長。
3.橫向拓展數控刀具,“第二曲線”加速成長
3.1刀具行業正處國產替代黃金時期,進口替代空間約130億元
硬質合金刀具被稱為“工業的牙齒”,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航空航天、機械加工、電子信息等眾多領域,是一個基礎性行業。
刀具、機床和工件組成了切削加工的工藝系統,其中刀具的性能直接決定了切削加工的可能性,同時也影響切削加工的生產效率、加工質量和加工成本。
全球市場空間約237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421億人民幣元。
根據QYResearch數據,全球金屬切削工具市場規模達到了237.3億美元,預計在2020至2027年間將保持4.8%復合增長率,并在2027年達到329.5億美元。
中國刀具消費規模在2005至2020年間保持7.75%CAGR增長,2020年約為421億元。
考慮制造業轉型升級趨勢不改,“十四五”期間刀具消費市場有望迎來進一步增長,邁上新的臺階。
中國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比重較低,伴隨數控機床發展有望提升,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31億元。
發達國家數控刀具與數控機床協調發展,刀具消費額約為機床消費額的50%左右,而國內由于機床總數控化率較低,刀具消費額占比較低。
假設伴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在2030年中國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額占比有望達到37%,同時中國機床消費額以1.5%CAGR增長,中國刀具市場規模有望在2023年達到631億元,2020至2030年復合增長率4.14%。
海外企業先發優勢顯著,多年積累構筑較高壁壘。
高端刀具制造工序較長且工藝復雜,生產過程中關鍵質量控制點多且難度大,對于制造設備、技術、資金要求較高。
發達國家由于現代制造業起步早,刀具企業伴隨制造業發展已經完成了兼并、重組和提升,行業已經發展至“高起點、大投入、規模化、國際化”,在刀具材料、刀具制造技術與設備、刀具涂層技術與設備、技術服務、質量控制等領域構筑了較高壁壘,海外企業先發優勢顯著。
海外企業布局中國市場時間早,中國已成全球化市場,高端刀具領域是海外企業之間的互相競爭。海外企業基本都在國內設立了辦事處或通過代理商進行銷售,深度參與中國市場,甚至將研發中心設在中國以便服務亞洲市場。
在高端市場領域,山特維克、肯納金屬、伊斯卡、三菱材料等企業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高端刀具領域基本上是海外企業之間的互相競爭,中國企業難以切入。
高端市場2/3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空間約130億元。
2020年進口刀具(含進口刀具在華生產并銷售)規模為131億元,同比下降3.7%,進口依賴程度進一步下降至31.12%。
根據中國機床工業協會工具分會數據,我國高端刀具市場份額在整個刀具消費市場中占比過半,即高端市場約2/3依賴進口。
3.2拳頭產品技術直追日韓廠商,推進國產替代
公司數控刀片業務收入以不銹鋼和鋼件加工為主。2017至2021H1,從加工材料來看,鋼件和不銹鋼加工數控刀片營收占比均超90%;從加工工藝來看,車削刀片是公司*大營收來源,占比均超70%。
公司突破了難加工材料—不銹鋼的加工難題,自主開發的不銹鋼數控刀片為公司帶來了經營效益的快速增長,并榮獲了“金鋒獎”(首屆切削刀具創新產品獎)和“榮格技術創新獎”,建立了在不銹鋼加工數控刀片領域的相對優勢。
不銹鋼和鋼加工數控刀片技術均系自主研發,技術水平處于行業*。
公司在不銹鋼和鋼件加工刀片取得發明專利以及實用新型專利,廣泛應用于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領域。同時,針對難加工材料(不銹鋼)在加工時切削阻力大、塑性變形大、加工硬化嚴重,導致刀具磨損快,公司在刀片結構、基體、涂層方面提出相應技術方案,有效實現不銹鋼的高效加工。
在實際應用中,公司不銹鋼加工用PVD涂層刀片和鋼加工用CVD涂層刀片表現寬適用性和高穩定性。
不銹鋼和鋼件刀具產品性能與日韓廠商相當。
刀片產品性能可從材料和切削兩大維度衡量。對比公司刀片與三菱、泰珂洛具有代表性的同類產品,公司產品與三菱、泰珂洛在材料、切削性能指標測試中均相近,代表公司核心數控刀片產品性能與日韓廠商相當,在不銹鋼和鋼件加工刀片領域可推進實現國產替代。
3.3募投年產4000萬片高端數控刀片項目,提升產能拓展下游應用領域
公司IPO募投項目投建年產4000萬片高端數控刀片產線和研發中心項目,數控刀片產能將持續擴充。
公司近年數控刀片產量快速增長,產能利用率基本維持在100%需求旺盛,根據公司公開披露信息,4000萬片數控刀片項目設備陸續到位已進入安裝階段,預計2021年底完成建設,明年將進入產能釋放期。
擴產能以成功量產的高端刀片為主。
公司“年產4000萬片高端數控刀片智造基地建設項目”的主要產品為精加工刀片、復雜異形銑削刀片、專用車刀片和專用銑刀片,主要針對進口刀具的國產替代。
近年來,公司多個研發項目涉及本次擴產能的金屬陶瓷刀片(精加工刀片)、復雜異性銑削刀片、專用銑刀片(方肩銑刀、平面銑刀等)等,并已實現量產,此次擴產能有助于提高研發成果的轉化,增強經濟效益。
項目投產有望豐富公司產品種類,打通更多下游應用領域。
公司產品開發策略具有差異化特點,當前產品集中在鋼、不銹鋼加工領域,截至2020年末70%以上的產品為車削刀片,在鑄鐵、有色金屬、淬硬鋼、高溫合金、鈦合金等加工領域涉足較少。
未來有望以不銹鋼和鋼的車削加工為基石,針對武器裝備、航空航天、風電、水冷機、醫療器械特定加工領域開發更多產品,打通更多下游應用領域。
3.4新建產業園區項目,強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能力
公司全資子公司擬投建數控刀具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額7.49億元。
建設數控刀具產業園,包括新建研發辦公樓,建設年產1000噸高性能棒材、300萬支整體硬質合金刀具、20萬套數控刀具、500萬片金屬陶瓷刀片及10噸金屬陶瓷鋸齒的生產線。本項目完全達產后,預計實現年度營業收入5.84億元,凈利潤約1.36億元。
我們認為公司數控刀具產業園項目布局主要是為增強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能力:
數控刀具:通過產業園項目建設,公司將產品線延伸至刀具刀體,可以做到刀片與刀具進行配套,滿足終端客戶整體解決方案需求,提升公司刀片產品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金屬陶瓷刀片和整體硬質合金刀具:公司目前數控刀片產品以滿足中小機械加工企業通用性需求為主,公司2017年開始立項開發金屬陶瓷刀片,持續將金屬陶瓷刀片列為重點開發項目,主要用于精加工為客戶提供多種材質解決方案。
本次新建年產500萬片金屬陶瓷數控刀片、300萬支整體刀具生產線,將將極大增強公司應對航空航天、軍工等復雜多變的應用場景和加工條件的能力,更好地一站式滿足終端客戶整體用刀需求,為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3.5布局多層次營銷體系,打造塞爾奇品牌面向終端市場
公司采用經銷與直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公司數控刀片產品客戶包含經銷商、工具企業、小型貿易商以及用戶企業,目前已構建了覆蓋華東、華北、東北等主要工業地區的經銷網絡,并在國內開展了OEM/ODM代工服務,同時輔以一批數量龐大、分布廣的小型貿易商以拓寬銷路。此外,公司高度重視終端消費者用戶企業客戶的開拓,為其提供高附加值的切削加工整體解決方案。
當前以經銷、代工為主,未來直銷有望大幅提升。
2020年上半年,經銷渠道銷售額占數控刀片銷售額超50%,工具企業、小型貿易商次之。此外,作為公司重點布局方向之一的用戶企業(直接使用數控刀片的機械加工企業),盡管當前貢獻收入較少,我們預計隨著公司服務逐步走向終端市場,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其占比未來有望大幅提升。
與核心客戶推進戰略合作,多層次營銷拓展銷量,確保產能消化。
公司構建了以核心經銷商、戰略客戶、中小型經銷商等相結合的多層次營銷體系,積極穩定主流客戶銷量。
采用經銷商模式有利于公司簡化管理,同時發揮其覆蓋面廣、貼近當地終端用戶的優勢。
根據公司產能消化規劃,公司與15家客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預計未來5年消化約30%公司總產能,同時積極開拓重點客戶、潛在客戶(年銷量50~100萬片),消化約50%總產能,并開拓更多小客戶消化剩余產能。
布局終端市場,打造賽爾奇品牌,助力成套解決方案推廣。
公司重點完善了面向終端市場的賽爾奇品牌系列產品,對于鋼件、不銹鋼、鑄鐵的半精加工及精加工,性能更優,同時積極完善銑削牌號,并能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設計、生產各類切削工具,為機械加工制造提供整體配套解決方案。
同時,公司積極結合市場需求,重點對汽車、航空航天、模具等行業刀具進行了系統性研究,針對風電、軌道交通等強力車削加工領域的特點,開發了適用于鋼類強力車削加工的OC系列新牌號及產品系列。
加大海外市場布局,具有爆發潛力。
隨著公司技術水平的提升,發行人已具備與國際企業共同競爭國際市場的能力,產品質量在國外市場已具備競爭力。在東南亞等國家,公司產品質量和性價比優勢明顯;在北美、西歐等市場,公司不直接與歐美品牌競爭高端市場,集中在需求量*廣泛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市場,并取得較好的品質口碑反饋。
銷售網絡方面,公司正積極尋求當地有影響力的代理商銷售,同時考慮OEM/ODM模式,以此快速打開海外銷路。
4.投資建議與盈利預測
估值核心假設:
硬質合金制品業務:
主要下游應用行業電動工具與木工機械設備規模不斷擴張,帶來鋸齒刀片、圓片需求不斷提升,同時公司根據行業需求變化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未來硬質合金制品業務有望保持穩健增長。
數控刀片業務:
1)得益于4000萬片高端數控刀片產能逐漸投產,數控刀片業務收入體量將持續上升。
2)新增產能定位相對高端,同時刀具產業園項目將新增數控刀具、陶瓷刀片、整硬刀具等新產品,以解決方案形式配套銷售將提升刀片附加值,產品結構優化有望提升刀片業務盈利能力。
得益于公司多層次營銷體系拓展建設,同時與核心客戶推進戰略合作,并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后續新增產能有望充分消化。
我們預計公司2021至2023年有望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8/2.87/3.89億元,對應當前PE28X/23X/17X。
選取主營業務與公司接近的中鎢高新、華銳精密、新銳股份作為公司可比公司。
2021至2023年公司與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分別為36X/27X/21X,高于公司估值水平,考慮刀具行業成長空間,同時公司高端數控刀片產能持續爬坡,產品結構有望持續優化提升盈利能力。
5.風險提示
國產替代進展不及預期,刀具市場規模擴張不及預期,產能擴張不及預期。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