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廈門鎢業(600549.SH)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確認,公司已正式取得國家主管部門對稀土出口管制類產品的許可,并啟動合規出口。此次獲批標志著廈門鎢業成為2025年中國稀土新政下首批躋身“出口白名單”的企業之一,與金力永磁、中國稀土集團等頭部企業同步獲得全球稀缺資源供應權。
此次出口許可落地正值中國稀土管制全面升級的關鍵窗口。2025年2月,工信部發布《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總量控管理辦法》,明確將開采指標僅授予國家組建的大型稀土集團,中小廠商因技術或環保缺陷被排除在外。政策通過供給端“壟斷化”倒逼行業集中度提升,廈門鎢業憑借完整產業鏈布局(覆蓋稀土高純氧化物、金屬加工、高性能磁性材料)和技術合規性搶占先機。
業務影響已顯現在雙重維度:一方面,管制類產品(如氧化鏑、氧化鋱)價格同比上漲30%-40%,公司高端氧化物產能利用率達95%以上,直接增厚利潤;另一方面,公司加速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稀土永磁材料(毛利率34%)2024年銷量8627噸(同比+16%),綁定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并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單臺需2-4kg磁材)。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明確軍工應用產品“占比極小”,規避地緣風險,聚焦民用高增長領域。
全球供應鏈重構浪潮中,廈門鎢業的許可獲批成為歐洲客戶的“穩定器”。德國大眾等企業因中國出口管制一度面臨斷供,而公司通過包頭/長春基地11.2萬噸高端磁材產能(2025年部分投產)鞏固訂單,并借力泰國基地開拓東南亞市場,目標將海外營收占比提升至35%。面對歐美試圖通過MPMaterials擴產、萊納斯馬來西亞工廠替代中國稀土的挑戰,公司以深加工技術壁壘(如高矯頑力磁材)和循環經濟布局(稀土廢渣回收技術)維持話語權,凸顯中國仍掌控全球90%稀土精煉技術的硬實力。
行業洗牌格局已然明朗:技術龍頭(如中鎢高新)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資源型企業(如中國稀土集團)凈利潤增速達20%-30%,而出口依賴型中小廠商訂單流失超30%,被迫轉向東南亞代工模式。廈門鎢業通過“資源+技術+合規”三重壁壘,成為中國稀土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的縮影——政策通過抬高出口門檻,推動全產業鏈沿“微笑曲線”向技術研發與終端應用攀升。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CFM7H8LVPmjGJa_rRpP9w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