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5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報道了湖南省資興市裕興礦整治開發籌備辦公室,執法違法、管理錯位,以管別人采挖鎢礦的名義,自己將大量的采挖設備開進礦區,開采鎢礦。《焦點訪談》說,當地政府以護礦名義進行的所謂鎢礦開發,不僅嚴重影響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還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了不良影響。同時,資興市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受到了傷害。
作為政府批準的一個護礦組織,不僅不能保護國家的寶貴鎢資源,而且把國家的法律法規當兒戲,任意開采鎢礦,后果是嚴重的,產生的負面影響很大。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這一案例并不是孤立的,至少從一個層面可以反映我國的部分鎢業監管部門要么不作為,要么亂作為。這個教訓是深刻的。
我們知道,鎢是稀缺礦產和重要的戰略物資。1991年國務院把鎢列為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礦種。隨著《礦產資源法》的修改和各項配套法規的制定,鎢行業監管得到加強和規范。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目前的鎢產業在資源開發、行業監管中還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主要有:資源消費過大、綜合回收率低,重復建設進一步擴大,礦業治理機制不完善,行業系統管理體制不順等。
鎢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其經濟總量不大,但關系國家發展安全。為此,我們要對鎢礦業秩序整治的難度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國鎢礦業治理整頓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幾乎沒有停頓。但是,同樣的問題反復出現,同樣的手段反復治理,結果卻難以根本好轉,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法律法規不健全或者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執行監管不力。片面強調區域經濟發展使地方政府對中央資源政策的執行力出現弱化傾向,一些地區走上了以犧牲資源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道路。
今后鎢業監管之路該如何走?
*,要像對煤礦一樣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199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使得煤炭行業的監管有法可依,執法主體明確,職責分工明確,法律責任明確。煤炭行業作為高危行業,雖然事故時有發生,但是國家的監管是嚴格的,行業管理是有效的。1991年國務院下發了國發[1991]5號文件,是國家對鎢、錫、銻行業實行的基本產業政策。目前,國務院有關部委正在制定鎢、錫、銻行業的準入條件,提高行業準入門檻,規范行業管理。
第二,要像對煤礦一樣依法監管,提高地方政府執行力。要站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依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重點在治亂、治散、治本三方面。在治亂方面,要嚴厲打擊、堅決取締非法開采礦產資源活動,特別是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參與辦礦或充當非法采礦者"保護傘"行為的整治絕不手軟。在治散方面,要全面開展礦產資源的整合工作,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實現合理布局,不斷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在治本方面,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制定維護礦產資源開發正常秩序的政策措施并加以落實,實現管理有規、礦權有序、開發有責、調控有效、監督有力的新局面。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