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鎢品出口一片“價量齊飛”的歡樂氣氛下,出口產品結構上存在的問題正越來越突出。
近年來,在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以及國家對資源性產品開發利用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鎢品出口價格持續快速上漲。據我國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各類鎢品出口量為3.9萬噸,比上年增長13.4%;出口值為8億美元,增幅高達1.4倍。今年1-4月,我國各類鎢品出口量為1.2萬噸,同比增長1.8%;出口值為3.3億美元,同比增長1.2倍。
三因素推動鎢價上漲
1-4月我國鎢品出口價格繼續保持著2005年以來的上漲趨勢。在17個出口種類中,主要鎢品價格均呈現大幅上揚,仲酸鎢銨、鎢鐵、三
氧化鎢的出口均價分別為2.4萬美元/噸、2.6萬美元/噸和2.6萬美元/噸,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7倍、1.1倍和1.5倍。
專家分析認為,近年推動我國鎢品出口價格不斷走高的主要因素有三:國際需求增長,國內控制供應,以及出口政策調整。
國際市場對資源性產品需求的增長推動鎢價上漲。目前,我國正以全球38.5%的鎢資源滿足著全球80%的鎢需求。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推動鎢品等稀有金屬產品價格的迅速上漲。日本是金屬礦物資源小國,卻是稀有和有色金屬消費大國。今年日本將提出“國家能源資源戰略規劃”,保障釩、鉻、銅、鎢、銦以及稀土等31種稀有礦物資源穩定供應。目前日本每年消費的鎢90%從我國進口,截至2005年10月,其國家儲備為293噸。日本等國的消費和儲備需求上升有力帶動了鎢價的上漲。
國家對鎢生產和出口數量的控制使供需矛盾趨緊。國家為了保護鎢資源,相繼出臺了控制鎢精礦的開采總量、收緊采礦許可證的發放、以及減少鎢品出口配額等一系列政策來規范和限制鎢的開采和出口,鎢品供應的相對不足支撐了鎢品價格的上漲。
而國家進一步調低鎢的出口退稅率提高了其出口成本。繼2005年5月1日國家將鎢的出口退稅率從13%調低至8%以后,2006年1月1日又進一步將退稅率下調至5%。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導致鎢品出口成本上升,刺激了出口價格的攀升。
結構性問題不容忽視
有關專家表示,國家對鎢的宏觀調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鎢產業結構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統計顯示,1-4月我國各類鎢品出口量前4位的產品是仲酸鎢銨、鎢鐵、三
氧化鎢和未列名鎢的氧化物及氫氧化物,出口量依次為2318噸、1988噸、1628噸和1587噸,上述4種產品合計占出口總量的64.7%。而加工程度相對較高的
鎢粉、混合料等中間產品的出口量出現下降,其中
鎢粉出口288噸,下降29.8%,混合料1183噸,下降15.4%。
專家建議,國家應進一步鼓勵鎢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鼓勵對鎢進行深加工,提高
硬質合金、高效精密
刀具、汽車以及飛機使用的耐震鎢絲等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出口。同時,從提高鎢資源利用率角度出發,應鼓勵提高鎢金屬采選、冶煉、加工實收率,并在廢物回收有序、環保的原則下,鼓勵廢鎢的回收綜合利用,促進我國戰略金屬資源的循環使用,使我國從鎢資源大國變為鎢工業大國。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