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集團有限公司有色金屬與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明美、郭宏團隊以DC、鉬銅等低線性膨脹材料為基材,創新性地制作了三種結構功能一體化開放式微通道熱沉(DC60、DC75、MoCu50),以去離子水為操作流體進行流動沸騰實驗,結合可視化技術研究其傳熱特性。結果表明,沸騰過程中,在高熱導率網絡的影響下,金剛石/Cu微通道表面比MoCu50微通道具有更多的成核位點,使得成核沸騰成為相變傳熱過程的主導,大大提高了傳熱效率。DC75在*高熱流密度q"=4012.14kW/m時仍保持*優勢,與MoCu50相比,DC75傳熱系數提高了3倍,峰值為127.48kW/mK,且未出現干涸現象,底部溫度*低,變形量*小,熱穩定性強。在段塞流向分層流轉變過程中,出現了段塞流-分層流的協同作用,兩種流型共存導致壓降只有小規模波動,*大壓降不超過3.5kPa。研究成果以“Subcooledflowboilingindiamond/Cumicrochannelheatsinksfornear-junctionchipcooling”為題發表在《CaseStudiesinThermalEngineering》期刊。
據悉,熱量的積累對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構成了重大威脅,高功率芯片的熱管理問題日益突出。芯片級微通道冷卻已經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注,結構和功能的集成設計可以減少芯片封裝的熱阻并加速散熱,然而,這也對結構的可靠性和運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微通道散熱器由鋁/銅制成,與半導體芯片的熱膨脹系數有顯著差異。因此,在芯片封裝過程中需要引入熱界面層(熱基板)以便于過渡,這一要求可能導致芯片封裝內整體熱阻的增加。相比之下,用于熱管理的金屬基復合材料可以更好地與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匹配,提供更好的熱管理性能。目前已經開發了四代熱管理材料,從合金發展到金屬復合材料,再到鋁基復合材料,第四代由金剛石和金屬的復合材料代表。金剛石具有*的熱導率,從2200W/mK到2600W/mK,并且具有低熱膨脹系數。通過將其與高熱導率金屬Cu結合,已經開發出用于熱管理的金剛石/銅復合材料(DC),具有降低的熱膨脹系數和優越的熱導率。具有低線性熱膨脹系數和高熱導率的熱管理材料可以實現芯片的“近結冷卻”,而*新一代金剛石/銅(DC)復合材料在微通道相變散熱中的應用研究有限。
鏈接來源:http://news.10jqka.com.cn/20250514/c668167137.shtml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